天美传媒

 


叶绿素检测仪野外作业全流程操作指南
时间:2025-03-15 14:24:35   访客:115

水体中叶绿素含量是判断藻类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在河湖治理、生态监测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针对户外复杂环境特点,本文系统梳理叶绿素检测仪使用全周期中需重点把控的七个技术环节,帮助从业人员规避常见操作误区。

一、作业环境预判与准备

  1. 气象条件评估
    建议避开强降水、沙尘等极端天气作业,当空气湿度>80%时需提前准备防潮箱。光照强度超过10万濒耻虫应配置遮光罩,避免直射光影响光学传感器灵敏度。

  2. 水域特征记录
    提前测量作业点位水深、流速,浑浊水体建议增加前处理过滤装置。盐度超过3‰的水域需确认设备耐受参数,潮汐区域要掌握水位变化规律。

二、设备预处理标准流程

  1. 传感器活化
    长期未使用的探头应按说明书进行30分钟活化浸泡,建议携带标准液进行现场校准,温差超过15℃时需进行温度补偿校准。

  2. 辅助工具配置
    准备专用清洁刷、无绒擦拭布及去离子水,多点位检测时应配备样品编号标签系统。建议配置便携式稳压电源,避免车载供电电压波动影响测量稳定性。

叁、现场采样操作规范

  1. 采样深度控制
    表层水检测应清除水面漂浮物,中层水取样要避开船只尾流区域。使用延伸杆采样时,需保持探头与水流方向呈30-45°夹角,防止气泡附着。

  2. 数据采集要点
    每个点位建议连续采集3组读数,间隔时间不少于2分钟。动态水域测量时,要记录流速及采样深度变化情况。出现异常波动值时应检查探头窗口洁净度。

四、特殊环境应对方案

  1. 低温环境作业
    环境温度低于5℃时,需提前2小时开启设备预热功能。建议采用保温采样容器,每次测量后及时擦干探头冷凝水。

  2. 高浊度水体处理
    遇到悬浮物超标水样时,可采用静置沉淀法预处理。若使用过滤装置,要记录过滤膜孔径参数,并在数据备注中说明处理方式。

五、质量控制关键节点

  1. 过程空白样设置
    每批次检测需同步测定现场空白样,建议使用密封保存的超纯水作为参照。多日连续作业时,每日应重新建立空白基准值。

  2. 平行样误差控制
    同一采样点两次测量值偏差超过15%时,应检查设备稳定性。建议建立误差记录台账,定期分析异常数据成因。

六、数据管理规范

  1. 元数据标注
    每条记录应包含坐标系定位、采样时间(精确到分钟)、周边环境特征。建议采用&辩耻辞迟;点位编号+日期&辩耻辞迟;的双重编码体系。

  2. 异常情况备注
    对船舶通行、降雨前后、排污口周边等特殊场景,需在数据记录中标注可能的影响因素,建立完整的过程追溯链。

七、设备维护标准

  1. 日常养护要点
    每次使用后应用指定清洁剂擦拭光学窗口,电极部件应保持湿润状态存储。建议建立维护日历,定期更换翱型密封圈等易损件。

  2. 长期存放要求
    超过15天不使用时,应卸除电池单独存放。储存环境应满足防磁、防震、温度恒定(15-25℃)等基础条件,湿度建议控制在60%以下。

返回

? Copyright 2022 天美传媒科技 版权所有

对于天美传媒

产物中心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